实验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教学 >> 实验教学大纲 >> 正文

09281053-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B-公卫

发布日期:2010-01-06    点击:

F46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B》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单位:畜牧兽医学院

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B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Animal Origin Food(B)

课程代码:09281053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数:课程60学时,实验20学时

课程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面向专业动物医学(公共卫生)专业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动物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检验方法具有法规性。主要任务是对动物性食品中食物中毒性微生物、食物感染性微生物、畜禽疫病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抗原及毒素进行检测。食品卫生指标主要的三大项内容,是本课程实验课重点实践内容,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致病菌的检测,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设置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蜡样芽胞杆菌的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等。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动物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学生从事公共卫生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方面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预习实验教材,独立完成预实验内容,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示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按标准和规范从事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基本能力。

2.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综合,给予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性质与程度的结论性判定。

3.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

1.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指标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

2.了解和实践食品卫生标准中致病菌的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

3.学习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检验程序,给出结论性结果判定。

四、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和每组人数

序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学时

分配

每组

人数

实验

类别

实验

性质

1

细菌总数测定

学习动物性食品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菌落计数和报告方式;依据各种动物性食品的菌落总数标准判定食品清洁程度(被污染程度);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从而为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3

2

基础性

必做

2

大肠菌群测定

学习动物性食品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测定的方法;依据各类动物性食品大肠菌群数的国家标准,为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5

2

综合性

必做

3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学习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国家标准检验技术。观察本菌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性,和主要生化特性的鉴定。

3

2

基础性

必做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的检验

学习肉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国家标准检验技术。观察本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学习血浆凝固酶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及肠毒素的检测方法。

3

2

基础性

必做

5

蜡样芽胞杆菌的检验

学习肉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国家标准检验技术。重点是肉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数的测定方法;观察本菌的形态特征,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特点;学习本菌的主要生化特性、毒力测定及类似菌的鉴别。

3

2

基础性

必做

6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

学习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主要方法,抗酸性染色镜检法,荧光染色法,以及乳与乳制品的结核分枝杆菌检验方法等。

3

2

基础性

必做

F46吉林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

五、实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食品病原微生物学》柳增善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刘慧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食品微生物检验》柳增善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内部教材)

六、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以实验报告、出勤、课堂表现综合考核给出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实验报告占80%,实验课出勤率占10%,课内表现占10%,任课教师根据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性、完整性、实验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实验课综合表现等多方面给出实验课总成绩。

七、制订人:任洪林

八、审核人:柳增善 期:2009年11月13日

九、学院审定记录:

本实验教学大纲已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

教学院长签字:

上一条:09281054-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动物科学

下一条:09281052-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A-动医

关闭